第四天:结构化思维进阶(目标:400分,累计1250分)
今日任务:
1. 完成3道结构体/字典题(如“学生信息管理”“商品价格排序”)+ 2道函数应用题(如“封装求素数函数”“用函数实现多步骤计算”),分值250-350分;
2. 每道题先写“伪代码”(如“输入n个学生→按成绩排序→输出前三名”),再转化为代码,强制训练“先逻辑后编码”的习惯。
今日感悟:
结构体题最大的坑是“数据关联”——今天写“按学号查成绩”时,居然把“学号字符串”和“成绩整数”存在了两个数组里,导致查找时要同步遍历,逻辑绕了一圈。后来改用结构体数组,直接用“stu[i].id”和“stu[i].score”关联,代码瞬间清爽了。这让我明白:复杂数据一定要用“结构化容器”(结构体/字典)管理,否则会陷入“数据混乱”的泥潭。今天的400分里,有一道题因为伪代码写得清晰,居然一次过,原来“想清楚再写”真的能减少80%的返工。
明日计划:
1. 挑战4道300-400分题,加入“简单贪心”“模拟场景”题型(如“排队取水”“日历模拟”);
2. 用今天学的“伪代码法”,提前规划每道题的步骤,避免边写边想导致的逻辑混乱。